《阵地》剧 文化抗战风云录

2025-09-21 12:00:00 影视热点 牛哥哥
《阵地》剧 文化抗战风云录---《阵地》剧 文化抗战风云录一:热血开场,文化抗战的号角央视一套的《阵地》开播了,才看了两集,我就忍不住想跟大家说:这才是文化抗战剧该有的样子!好一个开场啊,让人看了热血沸腾。你想想,“起来,起来,起来,我们万众一心,冒着敌人的炮火,前进,前进,前进进!”1935年的上海,夏衍(冯绍峰饰)在排练室门口听完田汉(张博饰)他们排练的《义勇军进行曲》,眼泪都快下来了,一把推开门和大家抱在一起。他眼眶红红的,说:“我一直没进来打扰你们,就是想听你们把歌唱完。这首歌唱出了我们全民族的怒吼,以后肯定成为经典,成为我们民族的记忆。” 这时候的中国,九一八事变都发生了,东北早就被日本占了,国民党蒋介石还不抵抗。在白山黑水那边,共产党领导的抗联已经在那儿浴血奋战了,但全面抗战还要再等两年多。可就在这时候,一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,就要拉开序幕了。这段剧情,就是出自《阵地》。二:归来、办报、文化抗战,抓住眼球《阵地》讲的是“中国笔部队”,就是那些用笔杆子跟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人。那剧好不好看,剧情是关键。《阵地》一开场,就通过夏衍、李克农(李晨饰)两位主角,把好几个吸引人的元素都给带进去了。首先是“归来”。夏衍刚从日本回来,就被安娥(王丽坤饰)拉去见一个人,结果见到了周恩来。周恩来告诉他,要办一份《救亡日报》,让他当主编。后来,流亡了十年的郭沫若(王劲松饰)也回来了,夏衍和安娥去码头接他,郭沫若说:“十年一别两茫茫,今天大家相聚,我特别高兴。” 有朋友就调侃他:“你还没看通缉令撤没撤呢,就敢回来?” 郭沫若笑着说:“我是炎黄子孙,回家有什么可怕的?” 接下来,他点出了日本除了武力侵略,还有文化侵略,“那危害可不小!” 周恩来告诉他们,要和国民党的潘公展一起办这份报纸,一方面是为了合法,另一方面要牢牢掌握编辑权,把《救亡日报》办成党的抗日宣传阵地。然后就是“办报”。《救亡日报》在上海创刊的时候,正赶上淞沪会战。虽然董事会想让它偏文艺,但郭沫若坚持要把抗日救亡作为办报的宗旨。后来,因为战局变化,夏衍和郭沫若先到了广州,再到武汉,还是没个稳定的办报环境。这时候,李克农正在跟周恩来赌,赌他能不能猜到《救亡日报》复刊的地方。李克农在地图上一指,周恩来笑了,那个地方就是桂林。最后是“去桂林,文化抗战”。周恩来告诉大家,要派夏衍、李克农他们去桂林,在那儿建立文化抗战的阵地。到了桂林,《救亡日报》复刊了,郭沫若、夏衍、田汉、巴金、柳亚子、陶行知、徐悲鸿、茅盾这些文化名人也都在那儿。他们和以李克农为代表的桂林“八办”一起,在山水间,用笔杆子做武器,在文化战场上抗击敌人。他们要在那儿,筑起一座坚不可摧的精神文化长城。三:新鲜、真实,抗战大剧的范儿看完两集《阵地》,我觉得最大的观感就是新鲜又写实。新鲜在哪呢? 这部剧是讲文化抗战的,但又有很多战争和谍战元素。前两集就展现了双线并行的故事框架。一条线是夏衍、郭沫若他们办《救亡日报》,团结文化人士,这条线贯穿始终。另一条线是全国抗战线,比如南京沦陷,战士们浴血奋战,老百姓遭屠杀。这些战争、爆炸场面,让整个剧更有沉浸感。还有一条隐线,就是李克农领导的谍战线。一条文化抗战线,一条全国抗战线,一条谍战线,三条线同时进行,给人的感觉比一般的抗战剧要更有吸引力,更有追剧的动力。真实在哪呢? 在于它用很多翔实的细节填补了历史剧中的“小”空白。文化抗战的故事当然大,但《阵地》不是光讲大场面,它通过很多小细节,让整个剧血肉丰满。比如,《救亡日报》复刊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缺纸。再宏大的史诗,也是由这些具体的事情构成的。《阵地》就抓住了这一点,把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历史细节都展现了出来。这种以小见大的讲故事方法,不仅让整部剧更真实,也让观众看到了当时文化抗战的不容易。四:演员在线,文化抗战的风骨《阵地》的演员阵容也挺强大,有冯绍峰、李晨、徐璐、王丽坤、张博、王劲松等。每个演员都表演得很好,让观众看得很入戏。最让我惊艳的是王劲松饰演的郭沫若。 他在预告里就惊艳了很多人,正剧一开场,就展现出了文人的风骨。在国民政府通缉令还没撤销的情况下,他回国救亡,危险面前却对夏衍谈笑自若,说:“我是炎黄子孙,回家有什么可怕的?” 这句话就把郭沫若的文人风骨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当他说出“拿起你们手中的笔,把它当作枪,在文化的战场上抗击敌人”这句话时,简直就像一枚子弹,正中人心。冯绍峰饰演的夏衍,也让人印象深刻。 他一出场就给人一种民国名士的感觉,对谁都彬彬有礼,温文尔雅。但当他呼吁文化抗战的时候,那声声怒吼,又让人感觉他气吞山河,真是“以笔为刃”,锋利无比。李晨饰演的李克农,更是可圈可点。 他在剧里扮演“特工之王”,在不同剧情下展现出了不同的气质。在桂林配合夏衍复刊的时候,他穿得像个文化人,青布长衫被风吹起来,看起来文质彬彬。但当他换上军装,就变得一脸严肃,又展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坚定。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下,他从容脱身,轻轻一个弹眼镜的动作,又回到了特工之王的气质。当他在儿子身边,又变回了一个普通的父亲。除了这三位,王丽坤、张博、徐璐等演员的表演也都很出色,让人印象深刻。五:抗战历史剧的新路子,值得期待《阵地》这部剧有一种特殊的气质。一方面,它以独特的文化抗战故事,跟以往的抗战剧区分开来。它重点讲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”的建立,“文化抗战”的传奇,让观众切实体会到“笔墨为刀枪、文心铸长城”的道理。另一方面,在人物塑造上,它不按老路子走,而是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,快速塑造出文化抗战中的人物群像。这让夏衍、郭沫若这些历史人物从书本里走了出来,更易于让观众接受。抗战历史题材本来就是我们特有的题材,在固定的套路下,能拍出新意,不得不说,《阵地》不仅做到了,而且做得不错。作为观众,希望以后还会有更多像《阵地》这样的好剧出现在小荧幕上。因为某种意义上,当年的阵地,今日犹存。抗战历史剧的意义,也在于留存记忆,薪火相传。《阵地》中“笔墨为戈护文脉,山河浩荡铸精神”的文化智慧从未远去,而是穿越八十多年的岁月,依旧熠熠生辉。参考资料:1. 《阵地》剧组. (2023). 《阵地》剧情简介. 央视网.2. 习近平. (2022).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. 人民出版社.3. 张宪文, & 方庆秋. (2015). 《中华民国史》. 南京大学出版社.---
声明:某某网站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[email protected]
广告
广告
链接占位符:{promotion.url.123},链接占位符:{promotion.pic.123},文字:{promotion.title.123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