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烂剧吐槽:剧情荒诞演技尴尬,看完只想骂街!当明星遇上烂剧:演技与剧情的双重暴击要说这年头看剧,头疼。好剧是凤毛麟角,烂剧却遍地开花。中国影视圈这环境,成了烂剧产业园,一年到头,观众的眼睛都快被各种狗血剧情给刺瞎了。今天就来盘一盘那些看完只想骂街的烂剧,看看它们是如何刷新我们的下限,侮辱我们智商的。就拿《你是我的人间烟火》来说杨洋这小伙子,平时长得很帅,演技也还行,可在这部剧里,就是被按在地上摩擦。主角是个消防员,约会的时候居然在公开场合玩灭火器,这操作哭笑不得。官方都看不下去,下场批评了,网友骂翻了天。还有女主,王楚然,一个医生,28岁就当主刀,能看牙、能急救,甚至还能给孕妇剖腹产,这哪是医生是医学界的巨魔。一个拿消防当儿戏,一个拿生命当儿戏,这部戏能不烂吗?偶像剧的“油腻”巅峰:《东八区的先生们》张翰自导自演的《东八区的先生们》,这剧颠覆了我的三观。男主角长得油腻,演得也油腻,几个40多岁的老男人穿着校服,演起大学生来别扭。老男人的油腻感怎么都掩盖不住,剧情低俗不堪。也不知道张翰是有意还是无意,手经常碰触女主的胸部,上演英雄救美的时候还故意扯女主内衣的后带。有的还还出现了“瘦的好看,胖的好吃”低俗台词。要说油腻、低俗,这部剧能拿个冠军。老戏骨的“晚节不保”:蒋雯丽的《转角之恋》蒋雯丽这位老戏骨,因为《转角之恋》这剧,算是“晚节不保”了。以前在《霸王别姬》里,她演的青楼女子,那一跪,印象,将妩媚中透着狠的形象演绎得都出来了。但在这部剧里,56岁的蒋雯丽和43岁的明道演起恋爱来,尴尬。56岁演35岁,岁月痕迹太明显了,还有时不时的秀身材,这姐弟恋没发现,倒是有点像母子恋。穿越还是混搭?《我叫刘金凤》的日式风格争议《我叫刘金凤》这部剧,一般般,但争议却很大。因为整部剧的风格都很日式,剧里的人穿着和服,吃着寿司,这感觉是在看日本大河剧,倒不如说中国剧。本来是个架空的历史剧,搞个穿越+混搭的,混得像日本剧,这让很多网友觉得不尊重。就连广电总局都批评了,吓得这部剧紧急下架了。经典翻拍的“灾难”:张一山的《鹿鼎记》《鹿鼎记》这剧,不是黄晓明和陈小春演的那一版,张一山演的那一版。这么剧翻拍成这样,也是有点本事了。剧里的韦小宝,没有了以前的精灵古怪,张一山从头到尾摇头晃脑,跟个傻子差不多。有时候表情夸张得像个猴,就是在看笑话。就连评分都只有2.5分,不能再低了。除了主演,配角们的演技也差得离谱,整部剧的班底就是灾难。杨颖的“演技灾难”:《孤芳不自赏》杨颖的演技,圈子里是出了名的烂,《孤芳不自赏》就是她挑大梁的影视剧。吹得有多好,上线的时候就有多啪啪打脸。整部剧的布景很差,一眼假,不是影视剧的含量。甚至有些镜头有很抠图痕迹,5毛钱的p图技术。男主钟汉良的演技还不错,看出尽力了。但女主杨颖就没有这么好了,只会瞪眼张嘴,眼睛空洞,表情僵硬,就连央视都亲自下场批评。这样差劲的演技,怎么演出好剧。抗战剧的“魔幻现实”: 《雷霆战将》抗战剧中,不合理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。《雷霆战将》里,一个八路军女护士,穿着白色的皮靴,背着黄皮革的大皮箱,一条收剪贴身的连衣全,将好身材展露无遗。每个女护士都白白净净,还画着精致的妆容。男主也是,抹着发蜡的大背头,穿着锃亮的皮鞋,你们是在打鬼子,不是来选美的。还有很多实景与历史严重不符,抗战的领导住着大别墅,打仗的时候每人拿着一挺机关枪。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抗战的不容易,很多战士都冻死、饿死,怎么会有这么优越的条件。因为与历史严重不符,被各种官媒点名批评,还没有播完就下架了。抗日剧的“神仙剧”: 《抗日奇侠》《抗日奇侠》这部剧,已经不算是抗日剧了,说是神仙剧。在这部剧中,我们看到一个奇侠徒手撕裂日军士兵,画面触目惊心。还有轻功,身轻如燕,躲避子弹,这些奇侠宛如神仙一样,以一敌百,日军在他们面前好比随手可捏的蚂蚁一样。剧情看着很爽,但还是要尊重一下真实的世界。三个鬼子抓一个女人,还被女人反杀,轻轻松松杀鬼子看起来好比过家家一样。编剧的小脑肯定萎缩了,不然怎么会有剧情。剧情逆天的“箭在弦上”: 《箭在弦上》《箭在弦上》这部剧,有蒋欣和靳东加入,演技过关,在拗不过剧情逆天。一发箭射死六个鬼子,好比自己长了眼睛拐弯一样。还有一幕,一名女子在野外遭遇日军侵犯,强大的力量。直接飞到了空中,用手中的弓箭斩杀了鬼子,这场面难以置信。贩卖焦虑的“亲爱的小孩”: 《亲爱的小孩》《亲爱的小孩》这部剧,口碑两极分化严重,有很多网友说演得很真实,但网友说是在贩卖焦虑。整部剧负面的东西太多,引起很多观众的焦虑和恐婚、恐孕。全剧都是离婚、出轨等离谱的剧情,没有一丝正面的引导。差评的理由都是看的人很抑郁,很难受,没有办法再看下去。我们不是拍不出好的国产剧,像《甄嬛传》、《父母爱情》、《去有风的地方》等,都是很好的剧。不要把的观众当傻子,好好的琢磨剧情与演技,不是天天的卖情怀,收视不好就怪观众没品位。参考文献1. 张艺谋. 《中国电影史》. 北京大学出版社, 2010.2. 王晓燕. 《电视剧创作与批评》.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, 2015.3. 李道新. 《中国电影文化史》. 北京大学出版社, 2005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