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高群书为了拍一部电影《生还》,**豁出去了,掏钱拍的。这电影讲的是东北抗联的故事,那些在山林里跟鬼子打游击的战士们。这电影跟别的战争片不一样,里面没有那些大明星,拍得**报告文学一样,真人真事,没有瞎编。高群书就想把这段历史给捞出来,让更多人知道知道,毕竟连名字都没留下就牺牲了。电影里讲的是一个小姑娘李童,本来是个被服厂的女兵,后来跟着部队打鬼子,经历了很多磨难,最后成了个侦察兵。这电影不光是讲爱国,也是讲一个孩子怎么长大的。这么好的电影,上映了*没多少人看,排片率不到1%。高群书也不在乎,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段历史拍出来,就算是为公益科普也行。电影里讲了很多真实的细节,****小姑娘李童,14岁就跟着部队一起突围,后来跟大部队走散了,靠着裴大姐给的一盒火柴,在东北的山林里活了好几天。这些事情,以前很多电影都没讲过。高群书说,以前拍抗联题材的,都是讲那些牺牲的英雄,像杨靖宇、赵一曼,很少有人写幸存者,这些幸存者对东北解放也起了很大作用。这段历史***都不清楚,他觉得要让更多人知道。东北抗联的条件非常艰苦,内无配给,外无援兵,跟党组织也失联了,但还是跟鬼子打。电影里就讲了一群普通抗联战士从突围过江,被苏联整编,最后又回到东北打鬼子。跟别的战争片不一样,东北抗联的后方就是前线,老弱病残都一起打,遇到敌人就跑。电影里也表现了这一点,李童那么小,也发了一把手枪,国家有难,谁都是兵。电影里还讲了很多女兵的故事,**裴大姐,像妈妈一样照顾大家;金玉希,能歌善舞,很乐观;金道真,在战火中生下女儿。这些女兵条件苦,但都很团结,像一家人一样。高群书拍电影看了好多遍,还是被感动了。他说,他追求的就是真实,用最简单的方法拍,**报告文学一样,但这样才能**发现真实。电影最后是个好结局,反法西斯胜利了,李童和她的战友们重逢了,看着两人身上的伤疤,心里都很难过。这些细节,已经说明了和平来之不易。高群书拍电影,没有请大明星,自己掏钱,演员都是友情出演,片酬都是红包。找李童**角色,也是费了很大劲,最后找到了一个叫邵正一的 kid,演得很像。高群书拍战争片,不喜欢搞那些武侠的,就想用最原生态的**拍,就是步枪、手榴弹。他们去吉林的仙人谷拍,那里都是雪,拍得很真实,但没有受伤,是抗联英魂保佑了。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高山上拍,难度很大,演员们都要背粮行军,很多都没吃过苦,走几步就喘。但正是真实,让演员们更能进入角色。高群书也**年轻导演,他监制的《沙尘暴》就不错,还帮着另一个年轻导演拍《等到你》。他说,新导演很难,都得自己掏钱,但他愿意帮忙。高群书自己也有好几个项目在准备,他想拍司马迁笔下的荆轲,想通过**来弘扬传统文化精神。他说,**时代,信用和道义很重要,他想通过**来教育教育年轻人。高群书**个镖客,孤勇无畏,带着历史的回旋镖扎回现实,会激起不少波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