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助力编剧变革:理性看待AI辅助影视创作

2025-06-07 04:01:00 影视热点 牛哥哥
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,影视编剧领域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。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中国神话的诞生,以及好莱坞编剧对AI的抵制,引发了一场关于AI能否取代编剧的激烈讨论。在成都举办的“蓉城映象·影动未来”交流活动中,编剧们纷纷表示,尽管AI在资料整合、主题提炼等方面有所贡献,但当前AI仍难替代“走心”的创作。编剧们呼吁,应理性看待AI,将其作为辅助工具,共同探索影视创作的新可能。AI助力编剧变革:理性看待AI辅助影视创作AI助力影视创作变革:理性审视AI在编剧领域的辅助作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,影视编剧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。从国产微短剧《中国神话》的AI全流程创作,到好莱坞编剧对AI的抵制态度,AI在影视创作中的角色和影响成为热议话题。近日,在成都举办的“蓉城映象·影动未来”交流会上,多位知名编剧围绕“AI能否取代编剧”展开了深入讨论。编剧们普遍认为,在当前阶段,AI尚无法完全替代“走心”的创作。近年来,AI在影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。2023年起,国内影视行业频繁出现AI的身影,例如央视频上线的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《中国神话》就采用了AI进行编剧工作,其中AI编剧内容占比高达80%。然而,编剧们对AI的创作能力持有保留态度。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编剧苏晓苑表示,她曾尝试用AI写剧本,但效果并不理想。AI创作的剧本虽然结构完整,却缺乏新意,难以传达个性化、极致的内心体验。《楚乔传》编剧杨涛也指出,AI的创作存在常识性错误,如误将明代晚期才传入中国的辣椒写入苏东坡的故事中。与此同时,一些编剧将AI视为辅助工具。例如,《无与伦比的美丽》编剧秦琴将AI当作责任编辑,用其评估剧本,并利用AI在资料整合方面的优势。秦琴表示,AI在创作过程中能迅速给出多种关于痛苦的词汇,但这些词汇均来自前人作品,编剧应关注自身生命经验,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。在好莱坞,许多编剧对AI公司盗用他们的成果表示不满,认为其严重侵犯了创作者权益。编剧张勇表示,AI创作涉及大量抄袭,缺乏原创性。刘仪伟(主持人、编剧)则从版权保护的角度指出,AI能够阅读并融合古今中外所有剧本,给版权保护带来挑战。尽管如此,编剧们仍应理性看待AI在影视创作中的辅助作用。正如从用笔到用电脑的转变,AI可以作为编剧的得力助手,提高创作效率。在未来的影视创作中,如何有效利用发挥其优势,成为编剧们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。
声明:某某网站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[email protected]
广告
广告
链接占位符:{promotion.url.123},链接占位符:{promotion.pic.123},文字:{promotion.title.123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