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现偶剧市场异常火爆,包括难哄、爱你等8部作品纷纷上线,虞书欣、檀健次等流量明星加盟,引发观众热议。然而,这些作品在价值观方面存在争议,如难哄变“哄男”、爱你需要“滤镜”观看等。编剧方源表示,她也在反思自己的作品是否存在“厌女”倾向。业内人士认为,现偶剧要改变现状,需要从剧本打磨、导演、演员等环节入手,加强价值观引导。同时,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和女性意识的觉醒,也对现偶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现偶剧频陷争议,流量明星加盟引发价值观引导反思随着《难哄》、《爱你》、《滤镜》等现偶剧的接连播出,现偶剧在Q1剧集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。然而,这些剧集也引发了诸多争议,尤其是关于价值观引导的问题。在现偶剧中,流量明星的加盟无疑为剧集增色不少,但同时也暴露了价值观方面的不足。例如,《难哄》中的“哄男”现象、《爱你》中的“滤镜”观看需求、《滤镜》疑似“男凝”等问题,都引发了观众的热议。针对这些争议,编剧方源表示:“看到有人说编剧厌女,我玻璃心了。”她认为,厌女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女主角的能力不足,而爱女的好评则来自于女性长辈角色的塑造。这种极端言论的拉扯让她对自己的创作产生了怀疑。事实上,近年来现偶剧在价值观方面的争议一直存在。以《我的人间烟火》、《以爱为营》、《偷偷藏不住》等为例,这些剧集在获得热度的同时,也引发了观众的审判。现偶剧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争议,原因在于其题材本身。现偶剧距离生活最近,更容易受到价值观相关的审判。观众对现偶剧的评判门槛较低,任何人都可以就剧中的桥段、台词、设定抒发己见。编剧Wendy表示,现偶剧中的都市情感故事,其有趣之处就在于形形色色的都市人价值观的碰撞。然而,观众对爱情、婚姻的想法和态度变得愈发谨慎,现偶剧提供的浪漫想象和美梦,很难取悦所有人。为了改变现偶剧的局面,编剧、导演、演员等主创都应该为价值观争议负责。在剧本打磨、确定阶段下功夫,找到合适的“捆绑点”,让观众顺畅接受情感关系,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同时,编剧的自查自纠和来自外界的提点和督促也非常重要。拥有完备的自我审查体系,在预判雷点时事半功倍。只有这样,现偶剧才能在追求热度的同时,更好地引导观众价值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