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微短剧流行的今天,它们如何既“爽”又符合价值观,成为了关键议题。过去,许多微短剧以“爽”为卖点,甚至一度成为市场主流,但过度追求“爽感”导致作品走向低俗和价值观扭曲。近日,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管理提示,强调微短剧创作应贴近生活、回归艺术本身,不能一味追求“爽感”,也不能脱离现实。优秀的微短剧应关注现实、体现关怀、坚守主流价值,如时间借贷、西城无小事等,它们在满足观众好奇心的同时,也引发思考。
微短剧的“爽”与“度”:在娱乐与价值观中寻求平衡随着网络视听的兴起,微短剧以其“短、平、快”的特点迅速占领市场,其中不乏以脱离现实、追求“爽感”的作品。然而,如何平衡追求爽感与坚守价值观,成为微短剧创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。曾几何时,微短剧市场充斥着古代千金贵女被诬陷、穿越重生等题材,以密集的反转和冲突吸引观众。然而,一味追求“爽感”的作品,往往走向低俗和价值观扭曲。近日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管理提示,强调微短剧创作应贴近生活、回归艺术本身,避免一味求“爽”。优秀微短剧作品在追求“爽感”的同时,更注重关注人民群众需求、体现现实关怀。如《时间借贷》以虚构的时间借贷机器为抓手,探讨当代人关心的现实话题;《西城无小事》以真实案件为原型,创新法治文化传播路径;《醒狮》通过女子舞狮团传播传统文化,展现亲情的力量;《小狗来福》关注农村留守老人、儿童拐卖等社会问题。在“穿越”题材方面,优秀作品如《世另我》以人物的内心成长为主线,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;《铜雀阁》以穿越后的创业故事,诠释年轻一代的奋斗精神;《重回永乐大典》引导更多人了解古籍保护的重要性。爱情故事方面,优秀作品如《大过节的》通过女主角的婚姻经历,探讨真爱、幸福、物质与精神等多重议题,书写积极正向的生活故事。业内人士指出,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4亿元,用户渗透率超70%,围绕“爽感”的博弈,是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向价值升维的必由之路。国家广电总局的一提示一评优,旨在引导创作者将“爽感”从单纯的浅层感官刺激,提升为对观众情感共鸣与理性思考的双重满足。在追求“爽感”与坚守价值观之间,微短剧创作者需找到平衡点,为观众带来更多优质作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