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横店迎来微短剧的爆发,每周四五十个短剧剧组进场拍摄,被誉为“竖店”。微短剧产业规模已达505亿元,预计2025年突破600亿元。夏烈指出,微短剧从粗放模式转向精品化,部分制作成本达百万级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加强管控,推动微短剧与文旅、法律、科普等融合。精品化成为微短剧发展的必由之路,如家里家外等作品成为行业典范。夏烈呼吁从业者深耕内容创作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横店的“竖店化”为影视产业带来变革,也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开辟新路径。
横店微短剧产业2025年迎来爆发:市场规模突破500亿,精品化趋势明显随着2025年的到来,横店微短剧产业呈现出惊人的增长势头。第一季度,横店接待了超过600个微短剧剧组,每周都有四五十个短剧剧组在此进行拍摄,横店因此被网友戏称为“竖店”。这一现象不仅显示了微短剧产业的繁荣,也预示着横店影视产业的巨大潜力。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,横店不仅建设了古装、现代等多种风格的实景拍摄场景,还计划在下半年投入短剧虚拟棚,以推动制作技术的升级。根据《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》,2024年微短剧行业的规模已经达到505亿元,预计2025年将突破600亿元,成为影视消费的核心赛道。夏烈指出,微短剧产业正从早期的粗放模式向精品化转型,部分剧组的制作成本已经达到百万级别,服化道和拍摄设备甚至可以媲美传统影视剧。随着行业的扩张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加强了监管,要求内容既要“爽”又有度,并推出了《跟着微短剧去旅行》等文旅微短剧,虽然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有所创新,但整体上仍需在文化深度和娱乐性之间找到平衡。今年,行业推出了“微短剧+”行动计划,旨在推动微短剧与文旅、法律、科普、非遗、教育、科技等多个领域的融合。夏烈认为,2025年是微短剧精品化全面到来的关键年份,行业需要在爽剧的洪流中寻求差异化,实现精品化。以《家里家外》为例,这部以四川方言为特色,以上世纪80年代川渝地区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短剧,在红果短剧平台上线12小时内话题量破亿,72小时内播放量突破10亿。这不仅展示了微短剧精品化的成果,也体现了行业在传统文化元素和多元化叙事上的探索。《家里家外》、《我的归途有风》、《柒两人生》等一批精品微短剧的出现,标志着微短剧产业正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精品谱系。正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所言,微短剧的精品化是必然之路。在政策引导下,微短剧需要以内容为核心,探索跨界模式,如“短剧+文旅”、“短剧+非遗”,以实现从“流量狂欢”到“品质长青”的转变。夏烈呼吁从业者深耕内容创作,避免同质化,只有兼具社会价值与商业属性的作品,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横店的“竖店化”不仅反映了影视产业的适应性变革,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机遇。这一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,正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。
